
本文转自:人民网-湖南频道
人民网长沙11月26日电 “晴天雨天都是景,远处近处都是路。”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杏子铺镇涟水村的曹建华日子越过越红火,在他家门口,溪口路蜿蜒向前。
这条盘踞在双峰县水府庙水库岸边的公路,全长15.66公里,如彩虹般串联起红色记忆、生态美景与特色产业,不仅打通了交通瓶颈,更畅通了发展动脉,温暖了百姓民心,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“黄金纽带”。
道路畅,让“远景”成为“近美”

车在画中行,人在画中游。双峰县委宣传部供图
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——这是溪口路曾经的场景。
如今,红黄绿三色标线如彩虹般沿水库延伸,沥青路面平整锃亮,两侧紫薇、桂花摇曳,远处青山倒映碧波,构成一幅“车在画中行,人在画中游”的生态画卷。
“羊肚菌收成逐年增多,以前挑出去卖走山路要一小时,现在开车15分钟就到镇上了。”双峰县杏子铺镇江口村村民刘运交站在大棚前笑得爽朗。
双峰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立雄介绍,溪口路历经13年打磨,从2011年的路面硬化工程,到2019年路面加宽改造,再到2024年完成全面提质改造,同步配套建设招呼站、文化广场、观光平台与游步小道,形成“路域美、服务优”的格局。
产业畅,让“钱景”成为“前景”

四好农村路。双峰县委宣传部供图
路通,百业兴。
在湖南省水府庙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五色米生产基地,董事长刘科良指着打好包的“芙蓉心”五色米感慨:“以前只能肩挑背扛,很多人都不知道;现在路通了,卖到68元一斤,还上了央视!”
种植规模从50亩扩大到1.1万亩,年产值达9000万元,五色米不仅获绿色食品认证、湖南省著名商标,还助力杏子铺镇获评“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”。
省级非遗“国藩溪砚”也借路“出圈”。工坊年产值增长60%,从“小众传承”跃升为“产业名片”;电商主播潘小萍在“杏子小年年”直播间里,2025年以来已卖出8万多斤农产品……“以前村民愁卖,现在愁不够卖!”物流的畅通,让“当天采摘、当天发货”成为现实。
溪口路沿线1万余亩特色种养基地生机勃勃,五色米、黄桃、羊肚菌等年产值近1.5亿元;20余家精品民宿集群崛起,龙腾水府生态庄园等项目落地见效,公路直接带动2万余名村民就业。
民心畅,让“幸福”成为“现在”

老屋改造成民宿。双峰县委宣传部供图
路的尽头,是家,是幸福。
返乡青年成爱民将老屋改造成“四时闲居”民宿,节假日一房难求,年收入超20万元。“现在路修好了,生意自然也好了!”他的成功带动了家人和周边村民,一个民宿集群悄然成形。
如今的溪口路,不仅配套了8处观景平台、300余盏太阳能路灯,还联动沿线村庄完成244户农房风貌改造,打造20个和美屋场、200个和美庭院。双源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、民宿经营、景区务工等渠道,人均年收入增加1.2万元。
“路不仅要建好,更要管好、护好。”杏子铺镇党委书记贺铁坚表示,当地建立起“路长制+村民自治”养护模式,组建15人专业管护队伍,引导村民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,“人人护路、路为人人”的氛围日益浓厚。
一条路,能够改变一个村庄;千万条路,则能绘起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作为入选全国“十大最美农村路”之一的溪口路,它既通路,更通心。这条历经蜕变的最美农村路,不仅是双峰县交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,更是湖南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的鲜活注脚,在三湘大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答卷。(记者匡滢、实习生罗惟)
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