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首个以《山海经》神兽为主题的沉浸式裸眼3D装置艺术展——《山海经之烛龙秘境》,自7月15日在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启幕以来,累计吸引超过20万人次观众踏入这场奇幻之旅。这场融合上古神话与前沿科技的视觉盛宴,以颠覆传统的展陈方式重新定义“看展”体验,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随着国庆黄金周临近,这场神话奇旅已进入收官倒计时,展览将迎来最后一波观展高峰。为满足广大观众的观展需求,主办方表示未能在10月8日前入场的观众,最晚可于10月19日18:00前入场观展。
机械烛龙震撼出圈,数字艺术获世界级认可
《山海经之烛龙秘境》全球首展作为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实践,通过前沿科技手段实现了对上古神话的当代诠释。展览通过裸眼3D、全息影像、动态粒子模拟等尖端科技,匠心打造多个沉浸场景,让观众穿越至神话与科幻交织的异世界。
展览的特邀艺术家Rui Huang创作的数字艺术作品《逐龙》获得特斯拉CEO埃隆·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公开点赞,其原作真迹正在中华艺术宫《山海经之烛龙秘境》展览现场展出。《逐龙》作品描绘了一条赤红色机械巨龙在太空站中奔腾的震撼场景,将东方神话元素与未来科技美学完美融合。观众将亲眼看到这条机械巨龙周身燃烧着数字火焰,在充满科技感的太空站环境中永不停歇地奔跑。作品通过“机械龙”这一创新意象,深刻诠释了“无论科技如何发达,人类对未来的探索永不止步”的深刻主题。
此次马斯克的点赞,不仅是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肯定,更是对中国数字艺术创作水平的高度认可。这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表达方式,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和认同。
以数字艺术活化上古文明,彰显文化传承创新价值
《山海经之烛龙秘境》2000平米的展陈空间中,摒弃了传统文物展陈的静态模式,每一个展区都蕴含着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匠心独运。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,更是一次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、成功“活化”上古文明的创新实践。
高精度的裸眼3D,让烛龙的巍峨形象挣脱屏幕束缚,在空间中游弋翻腾。这一技术使观众无需佩戴任何设备,即可直观感受烛龙的磅礴神性,从二维观看向三维沉浸的跨越,从根本上构建了一个可信可感的神话叙事场域。
当悠远苍茫的音律与投影构建的桃林、流水声景交融,不仅还原了《山海经》中充满灵性的自然之境,更让上古先民的精神世界与审美情趣得以被现代人所聆听,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。观众可以亲手触摸精心打造的龙鳞,感受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;可以躺在懒人沙发上仰望穹顶,感受光明与黑暗的交替,仿佛亲眼目睹宇宙时钟的运转。《山海经之烛龙秘境》通过五大技术突破,实现了从视觉、听觉、触觉到思维层面的全方位文化转译。它充分证明了数字技术不仅是展示工具,更是深度挖掘、阐释和传播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引擎。
舞蹈艺术注入神话现场,多元形式拓展表达边界
烛龙作为中华上古神话的“神性符号”,其“光照”“时空”“形态”意象蕴含着古人对宇宙、生命与秩序的思考;而舞蹈则以其“肢体表达”与“抽象叙事”的特质,为神话意象的肢体转译表达提供了可能。
为丰富观展体验,展览特别邀请专业舞者在10月1号至10月8号期间每天不间断表演。当观众乘坐时空飞船从宏观世界穿越到烛龙的微观世界时,在“龙息”、“搅动星空”和“神经元”空间的衔接空间,以及最后的“神龙见首”,两组舞者将用“传统”与“现代”结合的舞蹈赋予“烛龙秘境”更多的表达空间。这种跨媒介的叙事方式,不仅增强了公众对上古神话的理解与亲近感,也充分发挥了展览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美育功能,使观众在沉浸体验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当代认知与情感联结。
9月30日起,《山海经之烛龙秘境》推出闭展倒计时限时福利组合:家庭套票200元,含两张成人普通票和一张儿童票,仅限身高1.3米-1.5米的儿童使用;儿童票19.9元,1.3米-1.5米儿童特享,需由购票成人陪同入场。
作为全球巡展的首站,上海站闭幕后,展览将赴新加坡、迪拜、阿联酋继续它的神话之旅。策展团队表示,国际站将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对展览内容进行适当调整,让世界各地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中国上古神话的魅力。
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